網路雜誌《瀑布》由虛變實了

2009-09-07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在網路時代,對生活的抒發與創作,已非藝術家、文學家的專屬權力。廿三歲的章芷珩與張鶴騰兩人在二○○六年創立網路雜誌《瀑布》(Waterfall),每期設定一個主題,歡迎世界各國的創作者以不同形式創作投稿。三年後《瀑布》以攝影文字書的形式發行實體雜誌。

       喜歡雜誌,卻礙於辦雜誌需要資金,三年前才廿歲、還是台大戲劇系學生的章芷珩,找來會做網頁設計的友人張鶴騰,聯手創立了《瀑布》網路雜誌。藉由網路無國界的特性,章芷珩期待《瀑布》作為國際間藝文愛好者的交流平台,按季出刊。

 

 網路無國界 成為藝文交流平台

       章芷珩說,《瀑布》著重在「日常生活中帶給人們美感體驗與感動的瞬間與細節」。「從生活著手,不論是誰都可參與,藝術不是讓人難以親近的東西。」

        雖說是從生活著手,但章芷珩拋出的主題還頗為文藝腔。二○○六年夏季號主題「Travel Alone」,說的是流浪和孤獨。於是,有人提供到基隆看「最便宜的海」的圖文,也有人寫下自己一人去旅行的故事。

        參與的作者有素人也有名家,像是新媒體藝術家曾御欽、牛俊強、黃博志等人的作品,都曾在此現身。

 

實體出版 終於發行攝影文字書

         而二○○九年冬季號主題「Snow Cake」,作家夏宇也提供一文〈交談〉,內容寫到「聽說住在北極的人們,他們交談的方式是這樣的:他們誰也聽不到誰,因為漫天漫地淹過來的風雪,他們只好把彼此凍成雪塊的聲音帶回去,開一盆爐火,慢慢的烤來聽。」

     《瀑布》終於在今年七月底首次發行實體雜誌,內容則以影像和文字為主。首期實體雜誌主題是「你在人生中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靈感來自日本電影《變態五星級》裡的一句話,匯集了來自美、英、日、韓、俄、埃及、西班牙等不同國家、近四十位作者的作品,他們的職業包括攝影師、藝術家、教師、學生甚至紐約時報記者等。作者透過影像和文字反覆詰問自己:「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為什麼會在這裡?」

         在一張張照片中,有的畫面中出現沒有眼珠的空洞面容、徘徊在藥物和竊盜過著自我放逐生活的美國青少年、四地奔波的樂團和烤肉架上的三塊肉片。雜誌的照片看來隨性,多未達專業等級,但從這些日常不過的場景,呈現出現實中的無聊及寂寥卻是十分真摯。

 

兩人迷你編輯台 反其道而行

        網路的誕生,讓沒有資金的年輕人有一處可望圓夢的空間,也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多了一個發表的園地。不同於一般線上或網路雜誌的做法,把實體雜誌掃描成數位檔後,放在網路讓讀者觀看,《瀑布》反其道而行;先藉由網路同時呈現影音、親民且跨越國界的特性,製作出可以涵蓋不同創作類型的網路雜誌,如今才出版成實體雜誌。

        國外也有網路雜誌,不過,大多作成PDF檔案或FLASH動畫,讓讀者下載觀賞,《瀑布》卻採取傳統的網頁來做設計。章芷珩說,「不論是PDF或FLASH,讀者都無法直接回應作者,線上交流不方便,所以《瀑布》以傳統頁面來呈現,這樣也比較容易讓人傳閱。」

        章芷珩本身也寫作和攝影,暱稱「小8」,甫從台大戲劇系畢業,九月中旬即將啟程到倫敦大學藝術學院修習藝術創作。張鶴騰目前仍是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學生。他們以兩人編輯台的迷你人力,在網路會串世界各地的創作者,目前以美國來的投稿最多,「可能是我們網站是中英文並置,比較吸引英語系國家的人。」章芷珩說,一開始以網路雜誌的形式出現,主要是缺乏資金,未來她還是希望是以實體雜誌來發行,預計每隔半年出刊。

 

 

waterfal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