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築的開始 

 

書名:建築的開始:東方新意的崛起──2008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見聞錄

編著謝宗哲

出版2009.05.25 初版一刷

尺寸21 cm × 25 cm

頁數96頁∕裝∕全彩

定價220

語言:繁體中文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CIP          1.建築美術設計、2.作品集

ISBN        978-986-7009-59-3 (裝) 

 

 

 
 
【目次】

 

在西方建築聖域中,目擊東方新意的甦醒與蔓延 /謝宗哲

 

來自遠東的發聲──台灣團隊在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撇開啟蒙回到黑暗 /劉克峰

「下代基因20」澳底大地建築博覽會在威尼斯 /謝宗哲

建築繁殖場「幻域計畫」 /謝宗哲

 

建築合眾展演的舞台──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花園國家館Giardini展場

日本館:溫室建築與環境交融造就的極度自然「Extreme Nature /謝宗哲

匈牙利館:宛如生物體般的數位建築「Corpora in Si(gh)te /謝宗哲

愛沙尼亞館:黃色油管的小蝦米對大鯨魚       /陳宛茜

香港館:香港,重新織造──「文化工房」 /陳宛茜

中國館:質樸真實的「普通建築」與四川大地震   /陳宛茜

波蘭館:不再永恆的建築──「波蘭旅館」 /陳宛茜

 

空間裝置的實驗室──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Arsenale展場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基礎知識完全解說 /謝宗哲

 

 

 

 

在西方建築聖域中,目擊東方新意的甦醒與蔓延

文 / 謝宗哲

 

         第十一屆威尼斯雙年展展期為2008年九月14日至十一月23日,《建築的開始:東方新意的崛起》遲至今日推出,是希望能以別於時效性報導的角度,透過一種回顧式的觀察、或說檢討與反省的觀點,來重新看待檢視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為這個經典國際建築展演場域留下紀錄。在如此場域裡,我發現我從《dA06:流動性》起便始終關注的,一股來自東方的城市∕建築∕空間觀念,似乎正悄悄進駐這個號稱為建築奧林匹克競技聖地的威尼斯裡來。那是一種擴散的、滲透的、流動的空間狀態,也是對建築與空間觀念愈加重視其「場(field)」性,而非停留在只關注其「容器」性質的建築概念。

 

        日本的建築智者原廣司先生說過:「建築非物,而是事件。」伊東豐雄先生也曾指出:「建築是個非線性的偶發事件。」我個人認為,原廣司和伊東豐雄的宣言相當精準地描述了來自東方的空間思維,同時還做出有別於西方建築那種傳統的、重視「虛空間」或「場域」中所存在的空間潛力與多元化價值的完美註腳。而在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國家館區內,類似這種建築展觀念變化的進化與演繹軌跡,正是本書企圖忠實記錄與剖析的,同時也希望把焦點放在來自東方的建築團隊與國家館上,做更進一步的考察與探究。

 

         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台灣第五次參展,且同時有多達三組的台灣建築專業團隊進駐,令人驚豔。按照慣例,台灣館位於靠近聖馬可廣場的普尼奇歐尼宮內,台灣館策展人郭肇立先生與劉克峰先生以「夜城」為名,透過空間裝置的投射與展演,呈現出台灣城市空間在黑夜所具備的潛力與來自亞洲城市生活的識別與真實。參展的幾位建築師也各自提出他們對缺席的光線或Dark Space的詮釋。

 

        而來自台灣民間企業力量,由劉育東先生所主持的「下代基因20」,則透露出一股亟欲讓台灣與國際建築接軌的強烈企圖心。「下代基因20」在集結了國際明星建築師和國內精英建築師的對話與共演之下,描繪出對住宅建築多元發想、百花齊放之烏托邦式的未來願景。伊東豐雄更把這個位於台灣澳底的建築集體創作稱之為「二十一世紀住宅原理的實驗場(siedlung)」,對此計畫中關於下世代住宅建築的新基因、新定義、新形貌與新秩序的追尋,做出了滿懷期待的回應。

 

        第三組台灣團隊是近年來在國際建築展演場域能見度極高、由南藝大建築所呂理煌教授領軍的「建築繁殖場」。繼2004年代表台灣前往威尼斯參展,2006年受邀參與德國埃森建築展「Talking Cities」等重要國際展覽的接連洗禮,「建築繁殖場」再次獲得本屆大會青睞,受邀進駐國家館展區,展現王者再臨的霸氣。

 

        另一方面,同樣來自遠東的日本建築師亦不遑多讓。除了曾以「Made in Tokyo」轟動歐洲建築學術界的Atelier Bow-Wow獲邀於造船廠主題展區展出之外,日本館策展人五十嵐太郎與年輕建築師石上純也詮釋的「Extreme Nature(極度自然)」,利用極輕薄的溫室建築及豐富多元的植物重疊共構,配合家具的置入,將既存的室內∕外空間其境界模糊化、曖昧化,成功刻畫出消融於自然環境裡的建築風景──一種不同於重視建築本身的物質性,而把建築與環境放在同一水平上加以把握,拉開建築知識論上另一個嶄新序幕的宣言。

 

        而匈牙利館之數位建築的「擴增實境」,則出自另一位日本新秀建築師市川創太之手。這個名為「Copora in Si(gh)te」的傑作,藉由集結周遭環境資訊,運算出特殊的結構形貌,就如同生命體面對環境的變動時,對應產生的動作會持續變化一樣,是一種在數位科技支持下具體呈現的,有機的、由內而外衍生的「建築」。

 

        「建築(architecture)非建物(building),而是一種超越它的存在。」──誠如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心命題強調的觀念,我們在2008年的西方建築展演聖域威尼斯,看見「夜城」蘊涵的亞洲真實,發現「下代基因20」催生的下代建築基因,見證「建築繁殖場」形塑的公共場域氛圍,領悟到建築消融造就出來的環境甦醒,也見識到透過環境訊息的集結與擴增實境的加持,讓數位建築與實質空間交疊對話的潛力。《建築的開始:東方新意的崛起》企圖透過深入闡釋上述東方建築家們的創作策略與思想,嘗試刻畫出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建築宣言,一窺「建築」如何超越「建築物」,成為具備形而上價值的輪廓。

 

 

 

【作者簡介】

 

謝宗哲 (Sha Sotetsu) ,2000年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2002年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設計組。2007年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從2006年起設立Atelier SHARE綜合計畫事務所,現為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Atelier SHARE主持人。

 
譯有《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10則》、《伊東豐雄建築論文選:衍生的秩序》、《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2009年秋天出版)等。
 
東方新意 東方新意102 東方薪意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rdenct 的頭像
    gardenct

    田園城市 Garden City Publishers

    garden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